皇冠hg会员登录-主頁欢迎您

首页 >> 新闻公告 >> 院报导读 >> 详细内容
 
通知公告
 
 
院报导读 >> 正文
以人为本 科学指导顶岗实习
日期:2015-05-26 00:00:00  发布人:admin  浏览量:35

   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,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缩短了学生就业后上岗的适应时间,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,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然而路桥工程学院的学生顶岗实习,因路桥工程项目各合同段能接纳学生的能力有限,面对人数众多的路桥专业,实习地点非常分散,同时对应高职路桥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路桥施工一线,其工作环境与学校学习环境相差甚远,学生上岗后难以迅速适应,并且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,学生思想波动大,导致管理难度极大。为此研究如何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,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制度保障

    路桥工程学院自2012年起已开始运用世界大学城开展顶岗实习管理,制定了《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制度》、《顶岗实习管理评定标准》、《顶岗实习师生操作手册》等文件,经过近三年的应用与完善,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前期实习信息掌握不全、师生沟通困难、管理工作效率低下、实习过程监理无法落实、管理资料造假严重等问题。

    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体现在:一可改进管理者的工作作风。信息化云平台显示出信息发布的准确时间,保障了学生问题得到及时解决,同时信息公开,能得到学院各级管理人员和家长的监督。从已有的资料来看,有不少指导教师夜晚11点后还在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;二可使用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交流学习。随着4G手机的普及,师生可随时随地登录信息化云平台进行交流,十分便捷;三是实现了"无纸化"办公。与曾经的要求的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记录本》相比,运用数字存储已经极大改进了管理方式,提高了管理效率,降低了管理损耗;四为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打下了基础。运用顶岗实习云平台进行管理,为"巡查式"、"学徒式"、"项目式"、"企业课程式"等模式的综合运用提供的技术支持。

问题表现

    当然,路桥工程学院在顶岗实习的实际管理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:

    一是教育管理工作负担重,效率低,过程监控不到位。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,省内多所院校相关专业平均1名指导教师要指导约21名学生,1名辅导员或班主任需管理100到150人左右,常规的管理方式其工作常常只停留在常规工作的通知和传达上,对于顶岗实习环节中学生的迫切需求帮助不大,难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实习的全过程管理,同时学校对于教师工作过程的管理更是无法落实。因此要实现实习过程中学生可移动学习,教师可移动教育管理,实习过程全面监控,运用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功能解决问题是研究的基础。

     二是学生实习主动性不强,人才培养不全面,教师队伍缺乏协同管理。在人才培养中专任教师普遍将重心放在了擅长的职业技能培养上,辅导员教师不熟悉专业,导致顶岗实习管理中忽视了最重要的职业素养的培养。而参与调研的企业普遍反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,自我提升缺乏科学方法指导,企业培养成本高,并表示企业更看重的是职业道德、职业思想、职业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。因此,要在顶岗实习环节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学生,首先要培训出熟悉企业需求的教师。

三是评价体系重"督"轻"导",教育管理工作处于被动。近年来,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顶岗实习的管理,制定了大量的指令性文件和不切实际的评价指标,当都在为完成目标考核的同时,管理简单变成了"管",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管理方法却都没有得到系统的指导,下级成为上级、学生成为教师被管的对象,为此学生忙于完成学校交代的任务,指导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,也使基层管理者在疲于应付。事实证明,指令性的管理能保障工作的完成,但形成不了工作的高质量成果,能够见到的成果则是成箱的资料。

趋势分析

    多方面的问题都反映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突显出来,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教师教育的积极性,可以说实习管理是失败的,因此,人的因素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,选择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,解放思想,科学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,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云平台的优势,将"教训"转变为"培训",将"管人"转变为"育人",将"指令"转变为"服务",才能去改善去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各项工作。 

点击数:35收藏本页